姓 名 | 杜晓军 |
|
性 别 | 男 | |
民 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71年4月 | |
籍 贯 | 河南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务 | 博士后 | |
研究领域与方向 | 恢复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 | 联系地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0093 |
简 历 | 2000.10至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 合作导师是马克平研究员 1995.9-2000.7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生态学博士学位 导师是姜凤岐研究员 1995.9-1996.7 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 1990.9-1994.7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 获学士学位 | |
成果与奖励 | 1996年中国科学院“亿利达”奖学金优秀奖 1997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优秀研究生” 1998年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二等奖 1998年获生态所第八届青年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奖 1999年获生态所第九届青年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奖 1999年获辽宁省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彭荫刚科技奖学金一等奖 所在课题组获98年度“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TWNSO)农业奖” | |
承担或参加的项目 | 973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课题(G2000046802;2000.10-2005.9)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三北地区现有防护林持续经营与低产、低质、低效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1996-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固沙林经营基础研究”(1997-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1999-2001) | |
论著、论文目录 | 1. Xiao-Jun Du, Qin-Feng Guo, Xian-Ming Gao, and Ke-Ping Ma. Seed loss dynamics i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Castanopsis fargesii (Fagaceae) in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submitted) 2. 杜晓军、高贤明、马克平.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植物生态学报.(接受) 3. 杜晓军、姜凤岐.辽西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管理: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应用生态学报. (接受) 4. 杜晓军、姜凤岐.低价林概念商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36-140 5. 杜晓军、姜凤岐.防护林防护成熟与干扰.植物生态学报.2002.26(增刊):115-118 6. 杜晓军、姜凤岐等.低价林早期诊断研究:生态因子途径.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7 7. 杜晓军、谢宗强.植被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侯学煜院士逝世10周年纪念会纪要.植物生态学报.2002.26(1):16,32 8. 杜晓军、姜凤岐等.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定量确定.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56-158 9. Xiao-Jun Du, et al. How to carry on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n pure plantation of Chinese pine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Pape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est Ecosystem—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ugust 15-21,2000, Chengdu, Sichuan. 10. Xiao-Jun Du,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reconstru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Pape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Erosion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Dec. 8-10,1999, Xi’an. 11. 杜晓军等.如何看待中国的低产林问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258-260 12. 杜晓军、姜凤岐、曾德慧、沈慧.辽西油松纯林可持续经营途径探讨.生态学杂志.1999.18(5):36-40 13. 杜晓军、刘常富、金罡、石小宁.长白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229-232 14. 杜晓军.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护林科技.1997.(3):31-34 15. 高贤明、杜晓军、王中磊.北京东灵山区两种生境条件下辽东栎幼苗补充与建立的比较.植物生态学报.2003. 27:404-411 16. 高贤明、王巍、杜晓军、马克平.北京山区辽东栎的径级结构、种群起源及生态学意义.植物生态学报.2001.25(6):673-678 17. 沈慧、姜凤岐、杜晓军.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估模型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1.14(1):110-114 18. 姜凤岐、曾德慧、杜晓军.生态价位及其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应用.见:专家论天然林保护工程(张佩昌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5-54 19. 沈慧、姜凤岐、杜晓军、鹿天阁.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能评价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345-348 20. 沈慧、姜凤岐、杜晓军等.水土保持林土壤肥力及其评价指标.水土保持学报.2000.14(2):60-65 21. 沈慧、姜凤岐、杜晓军.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研究.生态学报.2000.20(5):753-758 22. 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杜晓军.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生态学报.2000.20(2):235-242 23. 范志平、曾德慧、沈慧、杜晓军.水源保护林永续经营模式.辽宁林业科技.1999.(5):6-9 24. 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杜晓军.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应用生态学报.1999.10(6):636-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