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文:香城泉都 灵秀咸宁
来源:中国建筑绿化网  时间:2011-9-30

 

 

 

 

 

 

 

 

 

 

 

 

 

 

 

咸宁是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的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

近年来,咸宁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按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特色建绿”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合理投入”的原则,全面推进“生态咸宁”园林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60%,绿地率达32.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36平方米。

科学发展建园林

咸宁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事来抓。

市委书记黄楚平强调:“园林城市”讲的是一种思想理念,是城市的一种形态模式,它追求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跟自然环境结合、具有高度文明水准的城市。创建工作决不是一窝蜂地上项目,而是坚定不移地把着眼点放在培养生态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市长任振鹤说: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是一项工程。工程有始有终,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追求的是一个没有终结的目标,其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长期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历届政府锲而不舍的努力。“绿色接力棒”传到了本届政府手上,我们要稳稳当当接棒,奋力向前跑棒,问心无愧交棒,决不能功亏一篑掉棒。

2008年,咸宁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咸宁市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园”工作作为全市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任务来抓。

打造“桂城”特色。咸宁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华桂花之乡”,桂花资源丰富,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栽植桂花历史悠久。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根据市民喜桂爱桂的“桂花情结”,满城植桂。在道路设计上,在城市内环线、主干道、城市出入口等普植桂花,用桂花把道路串起来,在其他路段也将桂花树作为基调树种。特别是在城市入口公路桂乡大道上栽植了50年生的大桂花,在金桂大道、桂花路、桂花北路等路段不仅普植桂花,而且以桂花命名道路,将咸宁桂花文化做大做强,充分打造“桂城”。

营造“香城”特色。在城区道路栽植广玉兰、白玉兰、深山含笑、枫香、合欢、梅花、腊梅、含笑、栀子花、月季等香花、香源、蜜源植物,同时引种、驯化如紫叶矮樱、香花槐、黄金槐等外来特色香花植物,营造“香城”景观。

突出“乡土”特色。充分利用本地特色乡土树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咸宁植物资源丰富,特色与珍贵树种繁多,在道路绿化中除利用桂花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苦槠、枫香、樟树、喜树、乌桕、广玉兰、白玉兰、马褂木、合欢等乡土乔木,并利用南天竹、薛荔、石血、络石等优良地被植物,营造具有地方特色与郊野气息的城市绿化地被景观,给喧嚣的城市赋予清新幽静的“山乡”气息;适当引用外来优良树种,营造景观丰富的道路景观。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花色、多色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模式。

突出丘陵城市空间特色。为了突出城市山体“秀峰重叠、山清水秀”特色,注重在“山”上做文章。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为了突出山的秀气,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风景林地等,合理处理好城与山、城与水、城与绿的关系,以投资少、见效快、生态稳定、维护低廉、群众喜爱的形式,将山体转换成公园,先后建成了香吾山公园、潜山公园、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等山体公园,充分发挥山体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丘陵城市山体公园独特 的景观风貌。

“两型”理念建园林

咸宁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和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做到统筹兼顾,有效减少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做到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反映咸宁市的地形地貌及人文特色,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倡导生态优先,坚持节约高效的做法,加强“节地、节水、节能”的技术措施,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有限财力,拓宽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咸宁丘陵城市地域特色,营造节约型的园林景观风貌。截止2010年底,咸宁市建成区公园、道路绿地总面积为366.56公顷,累计提升整治与建设节约型绿地面积254.06公顷,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达69.31%。

节地。在用活用好园林绿化规划指标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绿化建设用地的潜力。

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绿化最佳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利用城区自然山体独特的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原则,充分利用潜山、十六潭山、香吾山等山体资源优势来营造公园,减少对原地貌破坏,充分利用原植被,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了生态优先、功能协调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原则,使之成为“城市绿心”和市民喜爱的游憩绿地。

在滨水公园绿地建设中,充分利用淦河两岸滩涂地建成了淦河公园、月亮湾公园、泉都公园等公园绿地,采取宜水则水,避免了挖湖、堆山的园林手法,尽量保持滨河两岸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融生态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集科普展示、休闲娱乐、参观游览等功能为体的城市公园,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如今淦河变成了碧波荡漾、绿树如茵的城市风景带,并获得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殊荣。

节水。一是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和养护灌溉绿地用水全部利用河水灌溉;二是公园(广场)以及部分道路绿化建设中,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三是运用自衍花卉、鄂南乡土地被植物,并选用耐干旱的植物,城区园林植物使用种类达149种,本地木本植物指数达0.81,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节能。公园与道路绿地中广泛利用太阳能、LED、PE板等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有利于营造节约能源的消耗。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推广率达57.38%。

以人为本建园林

咸宁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建园”的原则,园林绿化由表及里,绿化向社区、背街小巷深入,注重便民惠民园林建设,为广大市民营造优美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环境。

以山体为点,建设城市山体公园。充分发挥市区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优势,利用城市山体建设城市公园,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生态稳定、维护低廉的特点。已建成了香吾山公园、潜山公园、十六潭公园、青龙山公园、“三八”园、金桂园等公园。

以道路为线,建设林荫路休闲带。在长安大道、咸宁大道等道路,将路侧绿带与公园绿地相结合,栽植双排或三排行道树,并安排坐凳、坐椅、花架等休闲设施,满足不同群体游憩的需要。

以节点为面,建设街头小游园。为全力建设亲民惠民型工程,按照“一园一景观,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建设宗旨,重点建设了一批街头小游园,使“便民”绿化有了新提高,“亲民”绿化取得新进展,“惠民”绿化实现新突破。先后建成石景园、望泉园、拓荒园、”三八”园、冯京园、学子园、红牛园、碧桂园、金桂园等10余处街头游园,在老城区、新城区均衡公园绿地,让公园绿地特色更明显、分布更均匀、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让市民出门500米就可以进入小游园或公园绿地。

以社区为片,建设社区绿化。咸宁市先后投入资金1026万元对20条背街小巷和16个社区进行整治,完成了硬化、绿化、亮化、下水道、立面综合治理,门前四包等工作,完善了社区功能。

通过几年的城市公园建设,城区公园分布日趋均匀,扩大了公园的服务半径,城市公园功能设施完善,景观优美,管理到位,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公园体系结构。公园内容丰富,配套服务设施及游乐设施完善,布置科学、合理,给广大市民创造了良好的游园环境,让广大市民共享园林发展带来的成果。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

人间美、天堂美,比不上咸宁的山水美。

咸宁人民正怀着滚滚长江般的豪情,巍巍幕阜山的壮志,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后来居上的精神,抢抓“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把咸宁这个年轻而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建设成为一颗闪耀在长江中游岸边上的璀璨明珠而努力超越。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