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阿兰·萨尔法提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4-18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中国的建筑应该体现中国的文化特点。”法国资深建筑师、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新馆的设计者阿兰·萨尔法提最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说。

 

 

      初春北京的午后,法国驻华使馆新馆的花园里依然春寒料峭。阿兰·萨尔法提站在花园暖房的一角,用手指着从顶部玻璃幕墙上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富有诗意的金色皱褶,向笔者自豪地介绍他的作品,一座既融入了中国首都的当地环境又体现了法国的严谨和浪漫的建筑。

 

 

 

 

      新修成的法国大使馆坐落于北京东北三环外亮马桥路边,占地两万平方米,包括大使官邸、大使办公楼和使馆的商务处、文化处和签证处等办事机构。新馆建筑随处可见中法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和碰撞。

    那座从平面突起的行政塔楼犹如巴黎高级时装的华丽裙摆,建筑师用金褐色的玻璃幕墙来表达他骨子里传承的法兰西文化的浪漫和优雅;同时,阿兰·萨尔法提以建筑材料颜色的深浅对比来表达他对中国文化中阴阳的理解,深色的石头代表阴,而浅色的石头代表阳。官邸入口的地面是黑灰色的方块石头,表达像中国古人那样坚如磐石地植根大地的愿望。

    虽然法国大使曾在一次闲谈中向建筑师表达自己更倾向于建筑的东西向,可是阿兰所设计的使馆官邸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典的南北向。

    这位法国建筑师解释道,北京建筑普遍的南北向受到风水文化的影响,而这是对当地环境通盘考虑后所采用的朝向。这虽和巴黎人所偏爱的建筑东西朝向不同,但却和当地环境取得了和谐。

    “我希望中国多一点‘普世建筑’,少一点‘国际建筑’。”萨尔法提认为,“普世建筑”就是承载着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风俗的建筑物。

    他说,很多传统建筑都是“普世建筑”,它们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用建筑来表述他们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如北京的天坛,方正的汉白玉地面牢固地承载着人的重量,让人和地关系紧密踏实;而祈年殿的形状和所使用的颜色体现了中国古人欲与天对话的愿望。

    阿兰·萨尔法提被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誉为“建筑界的思想家”,他坦承当今社会“国际建筑”越来越多,即世界各地各大都市的建筑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这让人很难判断自己身置何处。他希望这样流于相同的建筑越少越好。

    阿兰·萨尔法提认为,建筑在传统意义上毫无疑问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它自然地承载着文化的内涵。但是随着工业化革命所带来的众多新材料,信息化革命造就的信息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建筑物日益沦为容纳众多建筑材料的躯壳。

    这位对传统文化眷念不已的法国建筑师呼吁人们重视建筑的功能性而不是一味耽于各种新型建筑新奇的外表。他说,“我们应该切记,建筑不是乌托邦,是让人使用的,它应该让人接受,使人感动,它应该有自己的意义,体现自己的价值。”

   阿兰·萨尔法提(Alain Sarfati)个人简介

    阿兰·萨尔法提,法国SAREA建筑事务所主创建筑师,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新馆设计师,法国奥尔良市区规划总建筑师。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