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佛山国土规划部门获悉,《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根据《规划》,佛山将构建多层次生命协同绿色生态体系,围绕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形成佛山特色的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路径、新举措,构建“乡-城郊-城区-社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多层次生命协同绿色生态体系。预计到2020年,佛山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
目标:
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要素
探索一条工业城市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是佛山破解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根据《规划》,佛山需重视山、水、林、田、湖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强调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优化市域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增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此,《规划》划定生态控制线1953.4平方公里,占全市域面积51.4%,共涵盖市域30处主要山体、26条主要河道和241条主干内河涌以及农田、湖泊、林地等各类生态用地。
另外,《规划》进一步要求构建“三屏、六楔、两脉、两环、两网”多层次生命协同的自然生态格局。其中:
“三屏”是指市域三处生态屏障,包括三水区内北江干流西侧连绵林地、高明区西江支流南部的连绵林地等重要生态板块;
“六楔”是指六处重要的生态楔形廊道,包括三水区塘西大道两侧、芦苞涌两侧等生态走廊;
“两脉”是指沿北江、西江干流的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形成的两条滨水生态廊道等;
“两环”是指沿西南涌、佛山一环北线、佛山水道、东平水道等形成的城郊万亩郊野森林环和城区千亩城市公园环;
“两网”是指都市蓝绿网,包括沿城市内部的河流水系两侧规划滨水绿地等。
特色:
重现岭南水乡风貌
另外在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上,“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的综合服务功能,对应‘乡—城郊—城区—社区’四个层次构筑‘域—圈—环—点’四个层次绿色生活圈,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多样化途径。”《规划》表示。
还有,《规划》提出以特色观为指导,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佛山水网基塘本底,传承乡愁,重现岭南水乡风貌”。
为做好落实执行,《规划》还配套制定了四大行动,分别是筑牢“三屏”,严守城市发展底线;建一流生态森林公园群;重塑水乡,水系连通成网,基塘比邻成片;提质增绿,建设绿色共享宜居家园。
首先,严守城市发展底线,严守市域1953.4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和市域394.3平方公里的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用3~5年完成约40平方公里的造林绿化工程、约47平方公里的限桉提质工程。
其次,建一流生态森林公园群。推进森林围城,建设西南涌至佛山一环北线、北江、顺德水道沿岸长约103公里的滨水绿带,串联城郊新建扩建的16个万亩公园,打造市域生态地标。同时推进绿色进城,建设佛山水道、东平水道、潭洲水道沿岸长约84公里的滨水绿带,串联城区新建扩建的18个千亩公园,打造城区生态绿芯。
第三,重塑水乡风貌,开展生态修复,计划3年内建成5个以上水体活化示范区、6处水系岸线生态化改造项目以及48个河心岛的生态修复项目。
第四,提质增绿,还将新建一批镇级公园和村居公园,推进社区公园建设,打造中心城区500米绿色生活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