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万伦柯
来源:视觉中国  时间:2014-5-4

  在环保建筑上,除了建材外您们还关注那些因素?

  万伦柯:客户所看到的、所认可的便是环保建筑一些耗能方面的优势,这是永恒的道理。而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候,首先要遵循当地的传统和文化,同时结合一些现代技术来弥补不足。

  当设计理念与客户需求不符的时候,如何协调意见分歧呢?

  万伦柯:客户来找我设计建筑,便是看到了我的优势和特点所在,不然他们就去找别人了。而我也是为客户工作的。客户对我有信心,提出一个计划、一个预算、一个初步想法、一个时间要求给我,那我会根据这些因素,作进一步深化,反馈一个更具创新的想法,一方面一点点地接近他的要求,同时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设计风格。双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互相磨合、接近,最终的成果一定是两方一起创建的一个东西。

  社区规划涉及到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碰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案例时,又该怎样协调?

  万伦柯: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这个我们肯定要去遵守,放之世界而皆准。尽管这些规则习惯有时是好的,有时候也会表现出不好的一面,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去遵守。

  艺术和建筑设计密不可分,怎么做能让建筑体现出艺术气息?

  万伦柯:首先,建筑不是艺术,虽然建筑可以变成艺术品,但无论如何它都不能算作艺术。建筑的主要用途是功能性的,有时候则是有象征性的。建筑总是为使用者创建,就像汽车或船,根据作品本身的功能,往更高的层次和方向前进,便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品。

  对于黄浦江两岸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您有什么看法?

  万伦柯:浦西有很多传统性的建筑,是历史上的西方建筑师建造起来的,后来慢慢地趋向楼层不高的中式建筑,而对岸的浦东就像是新的曼哈顿,两种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它们共存同一空间,就像舞台不同的两侧,可能这也是上海的传统吧。今天早上起来我沿着外滩散步,看到的市民也好,参观的旅行者也好,都会去拍照,但是另一边就没有人拍照,城市好像从这里截止了,通过桥梁去通向另外一端,然后在那头不断地发展。我不希望在所有地方看到的都是同样风格的建筑,我认为每一个国家不要盲目追求全球化的现代建筑风格,而是应专心研究从传统文化中发展本国的建筑。

  对于中国建筑风格有什么印象?

  万伦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应该是颐和园,我很喜欢那里,我常常会去那里散步,不光是因为那些好看的宫殿式的建筑,那里还有很多充满创意、有历史的细节,就像卢森堡大使馆附近一些很老的区域一样。我们看待世界,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可能因为地理、气候、生活和文化的不同,建筑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在几个世纪内建筑风格也有很大的变化。而中国建筑能在几个世纪内保持特定的风格,我觉得是因为中国建筑在一开始便想得很周全,中国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比当时的欧洲要发达很多。我们是在后来的发展中,看到了不同的文化,通过吸收新鲜的东西才不断改进和发展。

  怎样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

  万伦柯:19世纪以后建筑发展非常快,这个时期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了建筑设计。但有一点我们在20世纪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那就是节省能源,还有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所以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不光是一个设计问题,也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在美国、中国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建一个行政大楼,土地往往非常昂贵,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很小的占地面积里尽量建造摩天大楼,我也不知道真正的中国建筑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合作去研究和了解。

  您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创作?

  万伦柯:如果只是设计的话在哪都行,没有特定的要求。我的工作室有一个特别大的花园,早晨起来时我会先在花园呆着,然后再去办公室,如果这就是有浪漫情怀的话,那我就是。可能欧洲的浪漫同中国的浪漫不一样,很多欧洲人讲究的浪漫是一些没有实现的梦想,但我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所以我可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浪漫的人,而是一个实用型的人,我会把浪漫的感情融入到建筑设计。如果我去做别的行业,可能会选择去酿酒吧。




分享条